氣電版自動分選機工藝流程解析
發布時間:2025-11-06 18:06:48在現代工業生產中,氣電版自動分選機憑借其高效、精準的特點,成為電芯分選環節的核心設備。該設備通過軟件參數設定與PLC(可編程邏輯控制器)的協同控制,實現了從電芯上料到分檔存儲的全流程自動化,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。以下將詳細解析其工藝流程及技術優勢。
一、工藝流程概述
氣電版自動分選機的核心流程可概括為“上料-運輸-測試-掃碼-分檔-記錄-取料”七個環節。每個環節均通過精密的機械設計與智能控制系統無縫銜接,確保電芯分選的準確性與穩定性。
1. 人工上料:初始環節的精準控制
操作人員首先將待分選的電芯批量放入料斗。料斗設計需兼顧容量與電芯保護,避免運輸過程中因碰撞導致損傷。料斗出口與輸送裝置的對接精度直接影響后續流程的順暢性,因此設備通常配備位置傳感器,實時監測料斗狀態,確保電芯逐個、有序進入輸送線。

2. 電機運載:穩定傳輸的關鍵
電芯從料斗釋放后,由電機驅動的輸送帶或機械臂運載至測試工位。電機轉速與啟停時間通過PLC精確控制,確保電芯到達測試區的位置偏差在毫米級以內。這一環節需平衡傳輸速度與穩定性,避免因振動或急停導致電芯移位,影響后續測試精度。
3. 自動測試:電壓與內阻的雙重把關
電芯進入測試工位后,系統自動對其電壓和內阻進行檢測。測試模塊采用高精度傳感器,結合動態校準技術,可適應不同規格電芯的檢測需求。測試結果通過數字信號傳輸至PLC,作為分檔的核心依據。此環節的可靠性直接決定分選質量,因此設備通常配備冗余測試通道,避免因單點故障導致數據異常。
4. 自動掃碼:信息追溯的基石
完成測試后,電芯進入掃碼工位。掃碼器通過識別電芯表面編碼,將其唯一標識與測試數據綁定,形成完整的質量追溯鏈。掃碼成功率需達到99.9%以上,因此設備采用多角度掃描與圖像糾錯技術,確保即使電芯表面存在輕微劃痕或傾斜,仍能準確讀取信息。
5. 智能分檔:參數驅動的精準分類
PLC根據預設參數(如電壓范圍、內阻閾值)與測試結果,將電芯分配至對應檔位槽。分檔邏輯支持多級分類,可同時按性能等級、生產批次等維度進行細分。分檔機構采用氣動或電動推桿,動作響應時間短于0.5秒,確保電芯快速、準確落入目標槽位。
6. 數據記錄:質量管理的數字化支撐
分檔完成后,系統自動將測試數據、掃碼信息及分檔結果上傳至數據庫。數據存儲格式兼容主流MES系統,支持按時間、批次、檔位等維度查詢與導出。這一環節為生產分析提供了數據基礎,幫助企業優化工藝參數,降低不良率。
7. 人工取料:流程閉環的最后一步
操作人員定期從檔位槽中取出分選完成的電芯,進行后續包裝或組裝。取料口設計需符合人體工學,減少操作疲勞;同時配備安全光柵,防止設備運行期間誤觸導致的意外。
二、技術優勢與行業價值
效率提升:全流程自動化使單臺設備日處理量突破萬級,較人工分選效率提升300%以上;
精度保障:測試誤差控制在±1%以內,分檔準確率超過99.5%;
靈活性:軟件參數可快速調整,適應不同型號電芯的分選需求,縮短換型時間;
可追溯性:數據全程記錄,滿足汽車等行業對電池質量追溯的嚴苛要求。
掃描微信咨詢